新闻动态
2025年国家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筹)宫颈癌信息化网络单位建设工作启动会在武汉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3 10:08 浏览:213次
10月19日,“2025年国家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筹)宫颈癌信息化网络单位建设工作启动会”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筹)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办。国家妇科质控中心(筹)主任马丁院士,同济医院副院长吴剑宏出席会议,宫颈癌亚专业组专家委员,以及国家妇科质控中心(筹)办公室主任、秘书参加会议。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汇聚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妇科临床骨干共同开展交流,国家妇科质控中心(筹)办公室主任马湘一主持会议开幕式。

马丁院士在致辞中指出,通过建立覆盖多层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平台,将实现数据标准化采集、诊疗质量实时监测与随访管理闭环运行。同时他强调,宫颈疾病专科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是落实宫颈癌防控策略的重要环节,通过统一标准、优化流程,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宫颈癌“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目标。

吴剑宏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同济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宫颈癌防治是妇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妇科质控中心宫颈癌信息化网络单位的建设,是落实妇科质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将为全国宫颈疾病防治工作注入新动能,推动规范化、体系化、智能化管理全面落地。

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新宇教授主持启动仪式。

大会围绕“宫颈癌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与机制优化”和“宫颈病变专科门诊”两大主题展开专题报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结合临床实践,深入阐述了宫颈专科门诊在规范化诊疗、流程优化及质量闭环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强调信息化手段在提升诊疗质量与运行效率中的重要作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从大数据建模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以数据驱动的精准防控策略,介绍了基于移动端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的宫颈癌防控新模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颖梅教授围绕HPV疫苗接种与宫颈病变诊治一体化建设,提出防治协同的新思路,强调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中实现“预防—诊治—随访”贯通管理的实践路径。协和医院吴鹏教授报告系统性总结了前期网络建设中的总体进展、核心成效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在数据标准化、信息互联互通及多层级质控体系建设中的重点任务与推进策略。同济医院任宇飞高级工程师从系统设计、功能模块与数据安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思路。同济医院马湘一教授从国家妇科质控体系总体布局出发,介绍了平台建设在促进规范化诊疗、强化分级管理及实现信息化监管中的关键作用。相关议题由孙朝阳教授、宋坤教授、王晓黎教授、张松法教授、王赞宏教授、李福霞教授主持。

会议设置两项专家讨论环节,在“宫颈癌防治体系数智化转型的挑战与路径探讨”环节,王登凤教授、赵书君教授主持讨论,王丹波教授、李隆玉教授、刘青教授、阳志军教授、邢辉教授、高军教授围绕诊疗规范化建设、专科门诊布局及结构化病历系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数据驱动质控体系和智能化诊疗流程的建设思路。第二场讨论以“宫颈病变规范化与一体化门诊的建设经验”为主题,由邬素芳教授、周金华教授主持。李芳教授、唐洁教授、韩莉莉教授、杨筱凤教授、张果教授结合各自单位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在不同医疗机构中推动宫颈病变一体化管理的探索成果,探讨了信息互通、质量监管及早诊早治落实的可行路径。两场讨论主题鲜明、观点务实,充分展示了在推动宫颈疾病规范化诊疗和信息化体系建设方面的共识与思考。


本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00余家医疗机构的专家线下参会,充分体现了全国妇科领域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会议的召开凝聚了宫颈癌防控体系建设的相关共识,也为全国妇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注入了新的动力,为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加快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2—2030年)”贡献了坚实力量。

--------------------------------------------------------------------------------------------------------------------
为加快推进宫颈癌信息化防控体系建设,国家妇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筹)将进一步推进宫颈癌信息化网络单位的体系建设与协同提升。欢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负责人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宫颈癌防控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吴屏 18771112351(微信同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单婉莹 15072310693(微信同号)
